我校成功主辦信息與數據科學大會(2020)
我校成功主辦信息與數據科學大會(2020)
作者:董明剛、孟德         日期:2020年11月09日
11月7日至9日,由我校和《通信學報》編委會共同主辦,北京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廣西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北部灣大學、《大數據》、《物聯網學報》等協辦的信息與數據科學大會(2020)在桂林順利召開。我校副校長王玫教授,《通信學報》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助理、北京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華魯,《通信學報》編委會委員及來自區内外的相關專家學者200多人出席參加本次大會。 王玫代表學校為大會緻辭。她首先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專家和來賓的莅臨表示誠摯歡迎,并介紹我校的基本情況。她指出,當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作為前沿性、創新性、引領性極強的信息與數據科學技術,與人民日常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長治久安聯系密切。本次大會圍繞“信息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網絡與信息安全”“天地一體化網絡”等最新研究領域展開讨論,對推動學術界和産業界達成共識和深度融合,推動信息與數據科學領域理論、技術在高校和企業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劉華魯在緻辭中指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在這一重要的曆史時期,科學共同體應該肩負起曆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發揮自身專業優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工作者更應勇于承擔責任,進行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為實現重要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作出應有的貢獻。 會上,張平院士作題為“6G網絡願景探析”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移動通信的發展曆程,他認為,6G網絡将促使整個世界走向虛拟與現實結合的“數字孿生”世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建東教授講述了無線移動網絡的發展趨勢和自組織網絡的典型場景,并對5G和未來無線網絡中自組織的架構進行了闡述。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教授介紹了以數據為中心的近數據處理方法,以及在新型非易失存儲器中實現存算一體化設計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ACM Sigbio China 主席、中國計算機學會生物信息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王建新教授介紹了數據中心網絡面臨問題和相應解決策略,分享了數據中心網絡的優化方案。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沈連豐教授介紹了基于軟件定義網絡的新型異構自組織網絡。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執行院長陶小峰教授介紹了團隊對6G通信的最新研究成果。湖南省“芙蓉學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龍軍教授介紹了多源異構數據非線性建模與量化檢索方法。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周亮教授介紹了觸覺信号感知和表征模型、跨模态碼流調度及傳輸機理、跨模态信息融合和重建方法三個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仲紅教授針對車聯網所面臨的安全威脅與挑戰問題,探讨了新興技術驅動下未來車聯網發展方向。IEEE Fellow、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楊旸教授讨論了多層次算力網絡的架構、特點、關鍵技術等。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教授于季弘教授從“合成”“适配”和“壓制”三種思路出發,分享了天基無源物聯網傳輸的關鍵技術。中國科學院周一青研究員分享了智能開放6G網絡的關鍵使能技術。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羅勇教授介紹了面向大數據處理的一系列的異質遷移度量學習方法。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謝曉蘭教授以ModelArts的設備故障聲音識别與診斷為例介紹了人工智能與雲計算的融合。 會議期間還同步召開了一流科技期刊發展專家研讨會和《通信學報》編委會會議。本次大會為來自國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分享學科建設經驗、交流最新思想以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良好平台,對我校信息學科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王玫副校長緻辭 劉華魯總經理緻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張平教授作報告 學術報告(一) 學術報告(二)
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