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介紹
廣西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介紹
作者:         日期:2017年04月27日
本學科自1997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生,2002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學校确立為校級重點學科,2003年獲“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2010年獲得“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學位點,2011年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C語言程序設計》和《計算機網絡》為區級精品課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團隊為校級教學團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2年被評為區級特色專業。本學科擁有“信息與制造”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 廣西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廣西空間信息與測繪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台。擁有專用實驗室面積2800平方米,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63台件,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0餘台,合計2250多萬元。 1. 學科隊伍 本學科師資隊伍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團隊為校級教學團隊,是一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創新意識強和團隊合作精神好的教學研究團隊。已形成了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制造業信息化、雲計算與大數據處理、智能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等四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程小輝教授是中國嵌入式系統分會理事、廣西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近年來,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程小輝教授先後主持完成和承擔了2項國家級和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獲廣西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EI收錄20餘篇。 2. 科學研究 本學科緊密圍繞 “14+10”千億元産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與計算機領域相關的技術難題,在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制造業信息化、雲計算與大數據處理、智能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等方向上進行重點攻關,曾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桂林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近五年來共獲各類科研項目9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863計劃子課題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6項,地廳級科研項目24項,橫向項目38項。項目總經費1600多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800餘萬元。獲得各類專利和軟件著作權2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發表學術論文627篇,其中核心期刊268篇,三大檢索收錄89篇。 3.人才培養 自2008年以來,已培養本科生600多人,培養研究生174人,其中高師、專業學位26人。研究生中26名同學考取博士研究生,8名同學出國深造。2008年以來,研究生發表論文260多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30多篇。獲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16項,獲各類省部級以上獎勵30多項。通過科研項目研究帶動研究生的培養,與企業合作建立校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共有10多名學生出國交流或學習。該學位點為本校青年教師進修提供了條件,五年來共有12名教師獲得碩士學位。 4.條件建設 在學位點建設經費、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經費、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等多個項目支持下,2008年以來本學科建設經費共計1992.68萬元,其中人才隊伍建設經費164.38萬元,科學研究及預期成果建設經費328.3萬元,實驗條件及平台建設經費1500萬元。主要設備包括32位嵌入式開發系統、小型機HP900、物聯網感知技術開發系統、網絡協議分析儀、無線網絡系統、大型網絡協議仿真開發系統、網絡多核處理平台等。建有華為網絡技術學院。投入100多萬元加強專業圖書資料與外文數據庫建設,增加紙制圖書和電子資料20多萬冊。加強網絡建設,大大提高了網絡訪問效率。 5.學術交流 2008年以來,本學科組織了2場國際、國内學術會議。多位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國内外的學術會議并在國際會議上做報告。積極邀請馬志明院士、王中林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劉俊傑教授、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Mike Jackson教授、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胡斌教授、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周昌樂教授、華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軟件學院院長湯庸教授、台灣資訊安全學會的創始人、“台灣密碼學之父”、台灣逢甲大學張真誠教授等國内外的著名學者到我校講學。共有5名教師到英國密德薩斯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日本熊本大學學習和交流。 6.社會服務 與桂林金銘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獸藥監察所、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白銀公司、攀枝花恒豪鑄造有限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院、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等企業和機構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系。其中15名企業技術人員受聘為本學科的兼職導師。與企業聯合申報各級項目和各類獎項共12項。面向企業開展了3批制造業信息化服務培訓,累計培訓企業人員300多人次。共有20多項科研成果實現轉化,累積産生直接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 7.學科特色與優勢 本學科圍繞廣西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廣西支柱産業發展需要,形成了以下四個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 1)嵌入式系統與物聯網技術 特色:積極開展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嵌入式系統安全、多源信息融合與分析、信息物理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方面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統在發動機控制、智能環保及環境監控、智能找礦、災害預報、智能農業中的應用。 優勢:目前已在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系統安全、多源信息處理及成果應用和服務行業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先後承擔了“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微内核體系結構及IP核方法研究”、“物聯網網絡層信息安全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研究”2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無人機遙感信息數據處理技術”1項國家“863”計劃子課題。研究成果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在成果轉化方面與桂林金銘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發動機嵌入式智能控制器已提供給國内十多家發動機産品開發公司配套使用,并已遠銷美國,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該項研究成果獲2012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 2)制造業信息化 特色:重點研究制造業信息化中的關鍵理論與技術,包括造業信息化共性關鍵技術與公共服務平台和相關軟件開發、計算機智能設計、企業ERP的實施等。 優勢:目前已在信息化服務體系、計算機智能設計及成果應用和服務企業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先後承擔了“基于自然活動标架的點齧合齒面數字化設計和制造技術研究”和“電感儲能型脈沖功率系統中電爆炸絲斷路開關的開斷機理和開斷能力研究”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面向行業的制造業信息化ASP服務平台的開發及應用”、“機床行業的圖形構件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等10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相關研究成果曾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桂林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在成果轉化方面與桂林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機械産品的模塊化智能設計理論與方法,該方法大大縮短新産品的設計周期。與白銀公司聯合開發的企業物資采購系統,大大提高公司的物資采購的管理水平和降低采購成本。 3)雲計算與大數據處理 特色:将雲計算技術與我校的空間信息與測繪優勢學科相結合,研究基于雲計算的GIS信息處理方法。将并行計算用地球物理反演,研究地球物理反演的并行計算方法。結合文獻數據處理的需求,研究大數據的存儲及管理、大數據的檢索以及使用、數據挖掘以及智能分析等。 優勢:目前已在雲計算技術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并行反演、文獻數據處理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先後承擔了 “基于Multi-Agent協同标繪關鍵技術及空間分析雲中間研究” 國家“863”計劃子課題、“地球物理反演中的混合并行計算方法研究——以MT Occam并行反演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 “混合雲環境下信任關鍵技術研究”、“桂林工程文獻中心學位論文數據庫構建與自動更新技術開發應用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桂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4)智能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 特色: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智能計算的複雜系統建模與優化算法、調度優化理論與算法、數字水印算法及應用、圖像處理中目标的感知、識别和理解分析的理論及算法等。 優勢:目前已在複雜系統建模與優化、數字水印算法及成果應用和服務行業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優勢。先後承擔了 “間歇生産調度混合建模機制與約束處理方法研究”和“變換域可逆關系數據庫水印研究”等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基于小波的水平集自适應圖像分割方法研究”、 “網絡環境下多總線分布式控制的多Agent模型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成果應用和服務行業方面,合作研制的電工絕緣材料電性能測試系統已量産,年産值達到150萬元。